三国来了贾诩之谋人谋己故事讲解

战略攻 人气:5.28K

三国来了是以三国为素材,游戏中的贾诩,字文和,是三国时期一位重要的谋士,也是最为特殊的一个谋士。说他重要是因为它加速了曹操对北方的统一。

三国来了贾诩之谋人谋己故事讲解

曹操在濮阳建立根据地后,曾四面受敌。在他征破袁术后,北面有袁绍,东面有吕布、刘备,西面有张绣与南面刘表连合。曹操有被四面夹击的危险。这时的贾诩正是在张绣的手下。是他的一次次奇谋妙计,使得曹操多次征讨均无功而返。建安四年,官渡之战一触即发,贾诩审时度势,在他把袁绍与曹操进行比较了以后,做出了一个不仅对自己、对张绣,甚至对整个中国北方的形势都有着巨大影响的决定。那就是他让张绣投奔曹操,加入曹操的阵营。他在宴会上公然地对袁绍派来联络张绣的使者说:“归谢袁本初,兄弟不能相容,而能容天下国士乎?”当时袁盛曹微,要公然说出这样的话,不仅要有政治远见作基础,更要有非凡的胆识作为保障,这不是一般的政治家、外交家所能做到的。之后他为张绣分析利弊的一段话则更精辟,“绣曰;‘袁强曹弱,又与曹为仇,从之如何?’诩曰:‘此乃所以宜从也。夫曹公奉天子以令天下,其宜从一也;绍强盛,我以少众从之,必不以我为重,曹公众弱,其得我必喜,其宜从二也;夫有霸王之志者,固将释私怨以明德于四海,其宜从三也,愿将军无疑。

’”这段论述中肯而又实际,没有任何的浮夸与歌功颂德,句句话都在理上。这表现了贾诩卓越的分析能力,对前景的认知能力,也体现了贾诩的冷静与机智。而曹操此后对张绣的重用,以及对贾诩的信任都证明了贾诩的决定是果断的、正确的。随后,曹操在官渡之战陷入僵局,正值进退维谷的时刻,已身为曹操谋士的贾诩,给曹操提出了宝贵的意见,“公明胜绍、勇胜绍、用人胜绍、决机胜绍,由此四胜而半年不定者,但顾万全故也,必决其机,须臾可定也。”在这样的时刻,贾诩这番话不仅打消了曹操内心的矛盾,也增强了曹操取胜的决心与信心,这也体现了贾诩对战场的洞察能力。在赤壁之战前,曹操占了荆州后,顺江东下,想一口气吞并东吴。这时贾诩又提出了自己的意见:“明公昔破袁氏,今收汉南,威名远著,军势既大。若乘旧楚之饶,以赏吏士,抚安百姓,使安土乐业,则可不劳众而江东稽服矣。”这时的曹操已经被胜利冲昏了头脑,没有听从贾诩的话,结果赤壁之战一败涂地,曹操也断送了统一中国的大好时机。在这以后,贾诩又多次给曹操以及随后登基称帝的曹丕提出关键性的意见,或被接受,或被拒绝。这是贾诩之所以重要的地方,我们说贾诩特殊,可有三点,首先贾诩与曹操帐下的其他谋士都有区别。

三国时期“世族地主集团多谋士,庶族地主集团多武将。”而贾诩这个谋士却是地道的庶族,甚至可能连地主集团也算不上。这样的地位使得贾诩在曹氏阵营中多受猜忌。特别是曹丕时代,多次献策均不得采纳就是这个原因。其次,贾诩在东汉末年这样一个乱世,先后是董卓、牛辅、李傕、郭汜、张绣、曹氏的谋士,经过了一个不断寻找机会,不断择善从良的过程。尤其在张绣帐下时,曾为张绣献计,杀得曹操差点丢了性命,连损儿子、侄儿、典韦三位最为亲近的人。然而他在曹氏集团仍然得以终老,这算是个奇迹了。其三,孔子说:“笃信好学,守死善道,危邦不入,乱邦不居,天下有道则见,无道则隐。”一个人在乱世中守道正命,明哲保身,这实在是不容易的事。三国时有多少英雄豪杰,死于非命,不可胜计。而贾诩处在这样的世界,不是消沉避世,而是见用于世,却能既明且哲,守道正命。“他本意于匡救汉室,察其势不能,却又机鉴先识,审时度势,不失时机一择明主,贾诩能智、能愚、能言、能为。陈寿评为良、平之亚,堪称笃论。”所以我认为贾诩是三国谋士第一人。